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析厉害之情。
“根据国际高空作业平台联盟(IPAF)数据统计,自2012年开始,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就以年均36%的速度高速增长。2017年销量约1.8万台,同比增速50%左右;2018年销量达2.9万台,同比增速60%;2019年销量约5万台,同比增速约60%。截止2019年底,国内保有量13万台,占全球市场8-9%左右。”
靓丽的数据正彰显着这个行业的丰功伟绩,原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动辄数亿的融资新闻霸占着新闻头条,撩拨着一颗又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迫切的投身其中。
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被称之为工程机械市场最后的一片蓝海,在曾经某一个时间节点,后学所言不虚。然而时至今时,当资本市场的大肆进入,当产能的大规模释放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释放的速度,巨头跑马圈地带来的挤压效应,租赁价格的雪崩式下滑,正在逐渐将这个蓝海市场带入白热化竞争的刀山火海。
一、价格冰点源于“供大于求”
2019年,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哀鸿遍野,租赁价格不断向下刷新。以10米剪叉设备为例,月租金价格从3000一路下滑至2000,价格极端如1600、1200亦层出不穷。就10米剪叉设备的成本而论,当月租金降至2200水平线,基本上就不用再奢谈回本,毕竟租赁业务不可能没有闲置期,更不可能保证租金能全部准时且足额回款。
如此惨烈的租赁价格,租赁商即使亏本也要去做,还要抢着去做,无非是因为设备的闲置率过高,为摊平固定成本,能收点钱总比闲置在家强。而闲置率为什么这么高?则无非是由于供大于求,产能的释放远大于市场需求,租赁商之间只能进行惨烈的厮杀。
而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供大于求”。
当前的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尚处于碎片化时代,大大小小的租赁企业在地域、规模上盘根错节、纵横交错。
当价格战来源于寡头之间竞争之时,尚可称之为健康,而价格战来源于“供大于求”时,则可称之为“病态”。
二、需要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发展如此被看好,只因珠玉在前。
以美国65万台、欧洲十国35万台市场保有量为例,若以目前我国建筑业19万亿元的总产值为基数,高空作业平台使用密度若要达到欧洲水平,则市场保有量对应的总规模将达到1552亿元;若要达到美国水平,则市场保有量对应的总规模将达到2827亿元,需求空间十分巨大。
而这也正是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最大的误区之一。
从市场特征来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是一们非常典型的耕植在“经济繁荣”上的生意,在经济发达地区能瓜熟蒂落、蓬勃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却是举步维艰。
从全球市场上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发展繁荣的市场集中于北美、西欧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地区,保有量庞大。
从国内市场来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在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最为迅猛,其中尤以上海区域市场保有量最为庞大。且这些地区无论从保有量还是增长量上来看,都远超国内其他地区,集中度非常高。
由此可见,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富贵生意”,与地区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依赖于经济发展。
到达一定阶段的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才是根植富贵生意不断扩张的肥沃土壤。而国内的人均GDP到达发达经济体层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以高于人均GDP发展的速度来推动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发展,无异于揠苗助长。由此返观,认为市场保有量能快速增长到达30万台、50万台并不现实。
更由于经济发展增速的主要来源不同,所以更加具有参考价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切不可以GDP发展,乃至人口基数作为对比参考。
三、跑马圈地,大鱼吃小鱼
租金水平不断下滑的情况下,销售量还在不断增长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依靠的是大型租赁企业的飞速扩张与洗牌。
在一个进入门槛低、极度碎片化的市场现状中,市场占有率高并不等同于意味着利润率高。
国内租赁行业,喜爱提及美国的联合租赁、URI,依靠不断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在资本市场上一路狂飙。然而,翻看URI每年的财报,URI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毛利高达40%,3年即能回本。是因为这个生意如此赚钱,所以它才变得那么大;绝不是因为它如此大,所以这个生意如此的赚钱。
跑马圈地,圈的是份额。而市场份额的争夺靠价格战。
以酒行业为例,白酒赚品牌的钱,啤酒赚份额的钱。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差异化并不大,加之一向迷茫的中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在抢占市场时,价格战带来的优势反而非常明显。因此,伴随跑马圈地的,一直是价格战,激烈的价格竞争与行业整合仍然在前方。
配合跑马圈地的,是产能的迅速扩张。
以国内厂家为例,据统计,截止2020年年底至2021年年中,如果国内几大主机厂能够完成预期产能释放,将共计形成9.8万台剪叉式、1.5万台臂式产能。(注:产能不会全部投向国内市场)
产能与销量正在靠着资本得力量迅速得到匹配,但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并不是这个行业得以长期维持的根本。
无序扩张造成的与市场不匹配,似乎是一个赌注。“扛过这段日子,拿下市场,好日子就来了。”
根本逻辑的错误极易造成南辕北辙,身在局中之人或知或不知,无非实在未知的风险之旅上一路狂奔。投资总是要回归生意本质,做生意总是为了赚钱。一门传统生意,不想从客户身上赚钱而想从资本市场上谋取高额回报,成败机率自是大为不同。
“金融本质是跨时间交换价值,你要讲个故事,就保证一定会成功,自然会有人把钱给你,就如何能够说服他给你。—牟其中。”
任事者,身在其中,惟愿众生皆迷。
跑马圈地中的高空作业平台市场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析厉害之情。
“根据国际高空作业平台联盟(IPAF)数据统计,自2012年开始,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就以年均36%的速度高速增长。2017年销量约1.8万台,同比增速50%左右;2018年销量达2.9万台,同比增速60%;2019年销量约5万台,同比增速约60%。截止2019年底,国内保有量13万台,占全球市场8-9%左右。”
靓丽的数据正彰显着这个行业的丰功伟绩,原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动辄数亿的融资新闻霸占着新闻头条,撩拨着一颗又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迫切的投身其中。
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被称之为工程机械市场最后的一片蓝海,在曾经某一个时间节点,后学所言不虚。然而时至今时,当资本市场的大肆进入,当产能的大规模释放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释放的速度,巨头跑马圈地带来的挤压效应,租赁价格的雪崩式下滑,正在逐渐将这个蓝海市场带入白热化竞争的刀山火海。
一、价格冰点源于“供大于求”
2019年,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哀鸿遍野,租赁价格不断向下刷新。以10米剪叉设备为例,月租金价格从3000一路下滑至2000,价格极端如1600、1200亦层出不穷。就10米剪叉设备的成本而论,当月租金降至2200水平线,基本上就不用再奢谈回本,毕竟租赁业务不可能没有闲置期,更不可能保证租金能全部准时且足额回款。
如此惨烈的租赁价格,租赁商即使亏本也要去做,还要抢着去做,无非是因为设备的闲置率过高,为摊平固定成本,能收点钱总比闲置在家强。而闲置率为什么这么高?则无非是由于供大于求,产能的释放远大于市场需求,租赁商之间只能进行惨烈的厮杀。
而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供大于求”。
当前的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尚处于碎片化时代,大大小小的租赁企业在地域、规模上盘根错节、纵横交错。
当价格战来源于寡头之间竞争之时,尚可称之为健康,而价格战来源于“供大于求”时,则可称之为“病态”。
二、需要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发展如此被看好,只因珠玉在前。
以美国65万台、欧洲十国35万台市场保有量为例,若以目前我国建筑业19万亿元的总产值为基数,高空作业平台使用密度若要达到欧洲水平,则市场保有量对应的总规模将达到1552亿元;若要达到美国水平,则市场保有量对应的总规模将达到2827亿元,需求空间十分巨大。
而这也正是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最大的误区之一。
从市场特征来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是一们非常典型的耕植在“经济繁荣”上的生意,在经济发达地区能瓜熟蒂落、蓬勃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却是举步维艰。
从全球市场上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发展繁荣的市场集中于北美、西欧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地区,保有量庞大。
从国内市场来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在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最为迅猛,其中尤以上海区域市场保有量最为庞大。且这些地区无论从保有量还是增长量上来看,都远超国内其他地区,集中度非常高。
由此可见,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富贵生意”,与地区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依赖于经济发展。
到达一定阶段的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才是根植富贵生意不断扩张的肥沃土壤。而国内的人均GDP到达发达经济体层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以高于人均GDP发展的速度来推动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发展,无异于揠苗助长。由此返观,认为市场保有量能快速增长到达30万台、50万台并不现实。
更由于经济发展增速的主要来源不同,所以更加具有参考价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切不可以GDP发展,乃至人口基数作为对比参考。
三、跑马圈地,大鱼吃小鱼
租金水平不断下滑的情况下,销售量还在不断增长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依靠的是大型租赁企业的飞速扩张与洗牌。
在一个进入门槛低、极度碎片化的市场现状中,市场占有率高并不等同于意味着利润率高。
国内租赁行业,喜爱提及美国的联合租赁、URI,依靠不断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在资本市场上一路狂飙。然而,翻看URI每年的财报,URI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毛利高达40%,3年即能回本。是因为这个生意如此赚钱,所以它才变得那么大;绝不是因为它如此大,所以这个生意如此的赚钱。
跑马圈地,圈的是份额。而市场份额的争夺靠价格战。
以酒行业为例,白酒赚品牌的钱,啤酒赚份额的钱。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差异化并不大,加之一向迷茫的中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在抢占市场时,价格战带来的优势反而非常明显。因此,伴随跑马圈地的,一直是价格战,激烈的价格竞争与行业整合仍然在前方。
配合跑马圈地的,是产能的迅速扩张。
以国内厂家为例,据统计,截止2020年年底至2021年年中,如果国内几大主机厂能够完成预期产能释放,将共计形成9.8万台剪叉式、1.5万台臂式产能。(注:产能不会全部投向国内市场)
产能与销量正在靠着资本得力量迅速得到匹配,但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并不是这个行业得以长期维持的根本。
无序扩张造成的与市场不匹配,似乎是一个赌注。“扛过这段日子,拿下市场,好日子就来了。”
根本逻辑的错误极易造成南辕北辙,身在局中之人或知或不知,无非实在未知的风险之旅上一路狂奔。投资总是要回归生意本质,做生意总是为了赚钱。一门传统生意,不想从客户身上赚钱而想从资本市场上谋取高额回报,成败机率自是大为不同。
“金融本质是跨时间交换价值,你要讲个故事,就保证一定会成功,自然会有人把钱给你,就如何能够说服他给你。—牟其中。”
任事者,身在其中,惟愿众生皆迷。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