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刚刚结束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年仅12岁的铁建重工已经是第三次入围全球工程机械50强,综合排名全球第32,中国第5,居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首位。铁建重工收获了多项国际大奖,这些奖项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颁发,是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权威大奖。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荣获“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和铁建重工荣登营业利润率“全球第一”宝座。
刘飞香荣获“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
刘飞香这项“全球大奖”与铁建重工的“全球第一”意味着什么?两项大奖之间有何内在逻辑?是什么造就了铁建重工快速发展神话?
刘飞香打造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全球第一”背后是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发布的2019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行榜中,铁建重工营业利润率排名全球第一。营业利润率体现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的背后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立至今仅仅12年,是什么支撑了铁建重工的这项“全球第一”?是什么造就了铁建重工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为王
首次荣登“全球第一”宝座,当记者问及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有何感受时,他说:论规模,铁建重工离世界第一还很远,但在铁建重工擅长的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实至名归。如果在“大而不强”和“强而不大”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事实上,铁建重工一直是这么做的。铁建重工专注于研发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产品,立志于打破国外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长期垄断。因此,铁建重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哪怕是在创业初期面对技术空白、人才短缺、经验不足等困境,铁建重工始终没有改变坚持自主创新的初衷。通过自主创新,从“跟着跑”、“并着跑”再到“领着跑”蜕变的征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创新是王道,这是刘飞香的创新定位和逻辑。
品质为先
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尤其是像掘进机这样的大国重器,对产品品质有着苛刻的要求。直径十几米的盾构机,重达几千吨,长达数百米,在地下工程作业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行业“盾构机一往无前”的精神,也来自于此。一旦因为质量出问题,进退不能,那么施工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客户对产品品质的信任,是进入这个行业的高门槛之一。可喜的是,在刘飞香的带领下,铁建重工研发的第一台“开路先锋19号”盾构机,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月掘进达600多米,一战功成;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首台TBM,在吉林省引松供水工程中比国外品牌足足快了一年,一战成名;同样是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常压换刀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常德沅江过江隧道施工中,从始发到贯通,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一炮走红。
成功并非巧合,背后是刘飞香的品质逻辑:一切创新,必须保证品质,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新才有意义,品质才有成色。
工法引领
各类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地下工程装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刘飞香利用自己20多年的工程施工经验和中国铁建工程施工优势,组建了工法研究团队,成立了工法研究所,提出用“个性化、定制化、非标化”的理念去研发装备,让装备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无缝对接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将先进的装备技术、过硬的产品品质、丰富的施工经验、独特的工法研究有机结合以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是刘飞香的“工法引领”理念,也是形成铁建重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质优价好
“有了技术、有了品质、有了工法、有了话语权,是不是铁建重工就可以以更高的定价获取更高的利润?”面对记者的疑问,刘飞香用一组数据简明扼要地回答:“2010年,铁建重工研发出第一台盾构机时,就迫使国外品牌降价30%;国家在秦岭隧道引入第一台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时,单价接近4亿元,而如今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TBM不但技术和质量领先,价格只有2亿元左右;铁建重工的三臂凿岩台车面市后,迫使国外同行单价下降500万元以上。即使如此,铁建重工仍然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们通过自主创新,用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让客户付出更低的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回报。因为产品质优价好,铁建重工让更多的地下工程施工能够享受到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装备带来的安全、高效、环保。”
好产品、产品好、价格好,这是构成铁建重工竞争优势的核心。
在刘飞香带领下,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不仅实现替代进口,还出口到全世界。图为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出口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东段区间隧道工程建设。
“全球大奖”背后是强大创新力
此次组委会颁发给工程机械行业的个人奖项中,唯有刘飞香的“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是技术创新奖,这项全球大奖意味着什么?为何受到行业如此关注?
组委会对刘飞香的“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是这么评价的:刘飞香不仅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机电液等技术取得突破,还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超级隧道智能装备,并与先进隧道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让中国隧道建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在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全球领先,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自主创新。铁建重工创新的力量源自于17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刘飞香就是该团队的核心。
战略引领 培根铸魂
“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表彰了刘飞香的科技创新成就。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和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是铁建重工1700多人研发团队的缩影,是团队核心和灵魂人物。在研发上,刘飞香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铁建重工和行业都是出了名的,他亲自组建培养、亲临研发一线、深入试验现场。这个十足的技术控,有人称之为“技术狂”,也有人戏称他作为董事长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战略和管理上,而不应该“不务正业”地沉迷于技术研发。刘飞香的逻辑很简单:“战略管理和技术研发并不矛盾,恰恰是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因为铁建重工的核心战略就是创新战略,技术为王。做好创新和研发就是做好战略管理。”
如果铁建重工是一座屹立于地下工程装备行业的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创新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创新就是这座大厦的灵魂。刘飞香用他独特的方式为这座大厦“培根铸魂”,让铁建重工跻身于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敢为人先 填补空白
2007年,在工程施工领域干了20多年的刘飞香,创立了中铁轨道集团(铁建重工前身),用短短几年时间,填补了高速铁路道岔空白,创造了时速486km/h的极限纪录;刘飞香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功而停下来歇歇脚。他来到长沙,瞄准了被誉为“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的盾构机产业。这是一个国内几乎空白,完全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行业。2010年铁建重工首台盾构机下线并成功应用在长沙地铁,一炮打响,从此铁建重工的盾构机发展势不可挡,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但是,天生“不安分”的刘飞香还是不满足于此。他有了新的想法和目标。他把目光落在了钻爆法系列装备产品上。他很清楚,目前中国隧道施工90%以上采用钻爆法,以三臂凿岩台车为代表的钻爆法系列装备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刘飞香的带领下,2016年,铁建重工的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下线,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迅速占领了市场,其一年的市场销量相当于国外品牌近十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刘飞香仍然不满足于现状,他带领团队又连续研发出了钻爆法系列装备。
刘飞香以敢为人先品格和永不服输精神,带领团队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和世界空白的技术及产品。
弯道超车 全球引领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刘飞香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他又有了几近疯狂的想法和目标,他要打造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真正实现“无人、无灯、无氧”的隧道智能建造。这可是隧道施工领域的无人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在做前期调研时,曾有业内专家评价他的想法“过于超前”,言下之意就是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着一股对技术近乎偏执劲头的刘飞香,亲自带领团队马上行动起来。他制定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装备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单机智能化;第二步是机群集中操控;第三步是让装备自感知、自判断、互联互通、协同管理。
刘飞香一手打造的铁建重工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并排作业
根据中国隧道建造技术发展阶段,刘飞香提出了适应中国隧道装备行业的隧道装备发展技术版本,即:1.0(人工化)、2.0(机械化)、2.5(半自动化)、3.0(自动化)、3.5(信息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4.0(智能化,智能装备与人工决策相结合)、4.5(高度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决策为主、人工决策为辅)、5.0(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机器决策)。
调研、立项、攻关、试验、调整、再攻关、再试验,在这样无数个轮回中,刘飞香带领研发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从3.0版本(自动化)起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套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智能装备,具备设计参数导入、智能定位、轮廓扫描、自动施工、远程操控、自动生成锚杆日志等智能化功能。已在安九高铁、郑万高铁、国家重点项目等工程建设投入使用。201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郑万高铁背后的机械军团”专题对智能装备进行深入报道。目前,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智能装备已经在高原高寒环境施工,为即将开工的高原高寒高风险世界超级工程的施工做好准备。
刘飞香带领团队通过长期技术攻关,基于中国隧道智能建造的新理论、新工法、新技术和新标准,创新了隧道施工装备智能化技术体系,具有原创性的核心专有技术。毫无疑问,刘飞香带领团队实现了弯道超车,全球领先。这是刘飞香获此全球大奖的原因所在。
铁建重工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多功能作业车在作业现场
“全球大奖”与“全球第一”的内在逻辑
0到1的哲学
关于创新,刘飞香的心里有一套他自己的“0到1”哲学。他说:“每一个超级工程都是从0到1,每台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的研发也都是从0到1。每一次挑战,都是新的起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好地跳出既有思维的条框和束缚,大胆地创新。”铁建重工在短短12年时间里,刘飞香用他的“0到1”哲学带领技术团队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正是这些填补空白的核心技术,造就了如今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成就了铁建重工如今的行业地位。
刘飞香还善于将自己清空,去拥抱新思维、新想法、新技术、新理念。超级地下工程装备,隧道智能建造,无人无灯无氧等概念,都是在刘飞香“0到1”哲学中,从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内在逻辑
作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刘飞香和刘飞香式的1700多人的科研团队体现了铁建重工强大的研发实力,也是稀缺的、难以复制的、极具创新价值的企业资源。这些企业资源,在刘飞香的带领下,用强大的执行力,转化成行业难以模仿的创新能力。这些稀缺的企业资源和独特的创新能力构成了铁建重工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力成就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促进创新力。这是刘飞香“全球大奖”背后的创新力和铁建重工“全球第一”背后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逻辑,也是铁建重工快速发展的成功密码。
殊荣背后 刘飞香这项“全球大奖”与铁建重工“全球第一”的内在逻辑
匠客工程机械 评论(0)
来源:匠客工程机械
在9月3日刚刚结束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年仅12岁的铁建重工已经是第三次入围全球工程机械50强,综合排名全球第32,中国第5,居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首位。铁建重工收获了多项国际大奖,这些奖项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颁发,是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权威大奖。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荣获“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和铁建重工荣登营业利润率“全球第一”宝座。
刘飞香荣获“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
刘飞香这项“全球大奖”与铁建重工的“全球第一”意味着什么?两项大奖之间有何内在逻辑?是什么造就了铁建重工快速发展神话?
刘飞香打造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全球第一”背后是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发布的2019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行榜中,铁建重工营业利润率排名全球第一。营业利润率体现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的背后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立至今仅仅12年,是什么支撑了铁建重工的这项“全球第一”?是什么造就了铁建重工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为王
首次荣登“全球第一”宝座,当记者问及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有何感受时,他说:论规模,铁建重工离世界第一还很远,但在铁建重工擅长的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实至名归。如果在“大而不强”和“强而不大”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事实上,铁建重工一直是这么做的。铁建重工专注于研发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产品,立志于打破国外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长期垄断。因此,铁建重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哪怕是在创业初期面对技术空白、人才短缺、经验不足等困境,铁建重工始终没有改变坚持自主创新的初衷。通过自主创新,从“跟着跑”、“并着跑”再到“领着跑”蜕变的征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创新是王道,这是刘飞香的创新定位和逻辑。
品质为先
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尤其是像掘进机这样的大国重器,对产品品质有着苛刻的要求。直径十几米的盾构机,重达几千吨,长达数百米,在地下工程作业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行业“盾构机一往无前”的精神,也来自于此。一旦因为质量出问题,进退不能,那么施工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客户对产品品质的信任,是进入这个行业的高门槛之一。可喜的是,在刘飞香的带领下,铁建重工研发的第一台“开路先锋19号”盾构机,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月掘进达600多米,一战功成;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首台TBM,在吉林省引松供水工程中比国外品牌足足快了一年,一战成名;同样是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常压换刀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常德沅江过江隧道施工中,从始发到贯通,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一炮走红。
成功并非巧合,背后是刘飞香的品质逻辑:一切创新,必须保证品质,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新才有意义,品质才有成色。
工法引领
各类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地下工程装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刘飞香利用自己20多年的工程施工经验和中国铁建工程施工优势,组建了工法研究团队,成立了工法研究所,提出用“个性化、定制化、非标化”的理念去研发装备,让装备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无缝对接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将先进的装备技术、过硬的产品品质、丰富的施工经验、独特的工法研究有机结合以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是刘飞香的“工法引领”理念,也是形成铁建重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质优价好
“有了技术、有了品质、有了工法、有了话语权,是不是铁建重工就可以以更高的定价获取更高的利润?”面对记者的疑问,刘飞香用一组数据简明扼要地回答:“2010年,铁建重工研发出第一台盾构机时,就迫使国外品牌降价30%;国家在秦岭隧道引入第一台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时,单价接近4亿元,而如今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TBM不但技术和质量领先,价格只有2亿元左右;铁建重工的三臂凿岩台车面市后,迫使国外同行单价下降500万元以上。即使如此,铁建重工仍然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们通过自主创新,用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让客户付出更低的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回报。因为产品质优价好,铁建重工让更多的地下工程施工能够享受到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装备带来的安全、高效、环保。”
好产品、产品好、价格好,这是构成铁建重工竞争优势的核心。
在刘飞香带领下,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不仅实现替代进口,还出口到全世界。图为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出口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东段区间隧道工程建设。
“全球大奖”背后是强大创新力
此次组委会颁发给工程机械行业的个人奖项中,唯有刘飞香的“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是技术创新奖,这项全球大奖意味着什么?为何受到行业如此关注?
组委会对刘飞香的“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是这么评价的:刘飞香不仅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机电液等技术取得突破,还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超级隧道智能装备,并与先进隧道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让中国隧道建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在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全球领先,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自主创新。铁建重工创新的力量源自于17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刘飞香就是该团队的核心。
战略引领 培根铸魂
“全球工程机械新兴交叉技术创新贡献奖”表彰了刘飞香的科技创新成就。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和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是铁建重工1700多人研发团队的缩影,是团队核心和灵魂人物。在研发上,刘飞香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铁建重工和行业都是出了名的,他亲自组建培养、亲临研发一线、深入试验现场。这个十足的技术控,有人称之为“技术狂”,也有人戏称他作为董事长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战略和管理上,而不应该“不务正业”地沉迷于技术研发。刘飞香的逻辑很简单:“战略管理和技术研发并不矛盾,恰恰是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因为铁建重工的核心战略就是创新战略,技术为王。做好创新和研发就是做好战略管理。”
如果铁建重工是一座屹立于地下工程装备行业的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创新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创新就是这座大厦的灵魂。刘飞香用他独特的方式为这座大厦“培根铸魂”,让铁建重工跻身于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敢为人先 填补空白
2007年,在工程施工领域干了20多年的刘飞香,创立了中铁轨道集团(铁建重工前身),用短短几年时间,填补了高速铁路道岔空白,创造了时速486km/h的极限纪录;刘飞香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功而停下来歇歇脚。他来到长沙,瞄准了被誉为“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的盾构机产业。这是一个国内几乎空白,完全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行业。2010年铁建重工首台盾构机下线并成功应用在长沙地铁,一炮打响,从此铁建重工的盾构机发展势不可挡,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但是,天生“不安分”的刘飞香还是不满足于此。他有了新的想法和目标。他把目光落在了钻爆法系列装备产品上。他很清楚,目前中国隧道施工90%以上采用钻爆法,以三臂凿岩台车为代表的钻爆法系列装备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刘飞香的带领下,2016年,铁建重工的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下线,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迅速占领了市场,其一年的市场销量相当于国外品牌近十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刘飞香仍然不满足于现状,他带领团队又连续研发出了钻爆法系列装备。
刘飞香以敢为人先品格和永不服输精神,带领团队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和世界空白的技术及产品。
弯道超车 全球引领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刘飞香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他又有了几近疯狂的想法和目标,他要打造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真正实现“无人、无灯、无氧”的隧道智能建造。这可是隧道施工领域的无人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在做前期调研时,曾有业内专家评价他的想法“过于超前”,言下之意就是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着一股对技术近乎偏执劲头的刘飞香,亲自带领团队马上行动起来。他制定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装备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单机智能化;第二步是机群集中操控;第三步是让装备自感知、自判断、互联互通、协同管理。
刘飞香一手打造的铁建重工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并排作业
根据中国隧道建造技术发展阶段,刘飞香提出了适应中国隧道装备行业的隧道装备发展技术版本,即:1.0(人工化)、2.0(机械化)、2.5(半自动化)、3.0(自动化)、3.5(信息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4.0(智能化,智能装备与人工决策相结合)、4.5(高度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决策为主、人工决策为辅)、5.0(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机器决策)。
调研、立项、攻关、试验、调整、再攻关、再试验,在这样无数个轮回中,刘飞香带领研发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从3.0版本(自动化)起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套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智能装备,具备设计参数导入、智能定位、轮廓扫描、自动施工、远程操控、自动生成锚杆日志等智能化功能。已在安九高铁、郑万高铁、国家重点项目等工程建设投入使用。201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郑万高铁背后的机械军团”专题对智能装备进行深入报道。目前,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智能装备已经在高原高寒环境施工,为即将开工的高原高寒高风险世界超级工程的施工做好准备。
刘飞香带领团队通过长期技术攻关,基于中国隧道智能建造的新理论、新工法、新技术和新标准,创新了隧道施工装备智能化技术体系,具有原创性的核心专有技术。毫无疑问,刘飞香带领团队实现了弯道超车,全球领先。这是刘飞香获此全球大奖的原因所在。
铁建重工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多功能作业车在作业现场
“全球大奖”与“全球第一”的内在逻辑
0到1的哲学
关于创新,刘飞香的心里有一套他自己的“0到1”哲学。他说:“每一个超级工程都是从0到1,每台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的研发也都是从0到1。每一次挑战,都是新的起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好地跳出既有思维的条框和束缚,大胆地创新。”铁建重工在短短12年时间里,刘飞香用他的“0到1”哲学带领技术团队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正是这些填补空白的核心技术,造就了如今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成就了铁建重工如今的行业地位。
刘飞香还善于将自己清空,去拥抱新思维、新想法、新技术、新理念。超级地下工程装备,隧道智能建造,无人无灯无氧等概念,都是在刘飞香“0到1”哲学中,从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内在逻辑
作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刘飞香和刘飞香式的1700多人的科研团队体现了铁建重工强大的研发实力,也是稀缺的、难以复制的、极具创新价值的企业资源。这些企业资源,在刘飞香的带领下,用强大的执行力,转化成行业难以模仿的创新能力。这些稀缺的企业资源和独特的创新能力构成了铁建重工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力成就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促进创新力。这是刘飞香“全球大奖”背后的创新力和铁建重工“全球第一”背后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逻辑,也是铁建重工快速发展的成功密码。
敬请关注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工程机械与维修》与《今日工程机械》官方微信